JK法师:如何发无上菩提心(2)

「二者,依慈悲门,拔一切众生苦,远离无安众生心故」。这是我们凡夫的大毛病,就是有无安众生心。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,只想到自己的安乐,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。诸位如果要懂得这个意思,人要知道众生的安

  「二者,依慈悲门,拔一切众生苦,远离无安众生心故」。这是我们凡夫的大毛病,就是有无安众生心。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,只想到自己的安乐,没有想到众生的安乐。诸位如果要懂得这个意思,人要知道众生的安乐,你还能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吗?自然就不会做了。念念都要为众生安全、幸福、快乐去著想,我要怎样去帮助他。众生得到安乐,我们就法喜充满,不需要众生回报。如果有众生回报的意念,还是轮回心,为什么?前面讲的自私自利还是没放下,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哪有回报的念头!

  佛教导我们,把我们每天所修积的功德都舍掉、都放下,布施给一切众生;佛家的术语叫「回向」,回向就是这个意思。不居功,我有功德、我有福报,不要自己享,施舍给一切众生,让大家去享,这就对了。人头一个要学无我、无私,这是第一个要学的,可是世间人他害怕,我统统都舍掉了,我的生活怎么办?真发生过这个事情。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堂里常常教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教这些,大陆上同修他真这样做了,家也不要了,工作也辞掉不要了,统统都放下了,不到一个月写信给我:法师,现在我一无所有,我的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,现在怎么办?这就是天天在听没有听懂,把意思错会了。

  像前面我们一开端,开头「舍家弃欲」,你真的把它舍弃,你以为你成就了,你没成就,为什么?没有舍。舍不是叫你舍事,是叫你舍那个念头!你念头没有舍,你心上没有放下,不是叫你事上放下。事上放下,释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,他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那么辛苦?放下!干那个干嘛?可见得他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统统舍掉了,积极的为众生服务。为众生服务的项目众多,无量的项目里面最重要的项目,怎么样教众生觉悟,所以他选择的是教学,一生从事於教育工作,这个教育是现在所讲的社会教育。

  要用现代人的观念给释迦牟尼佛定位,释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为,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个什么地位?现在人来说,他是一位社会教育家,这大家都肯定。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,精进不懈,他没有放假的日期。在经典上我们看到,每天教学是二时,二时讲经。印度的二时就是我们现在的八个小时。印度人把一昼夜分为六时,白天三时,晚上三时,所以它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。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,世界上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老师,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过,这种敬业的精神、积极的精神到哪里去找。佛教我们精进,他真做到了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,做出究竟圆满的奉献,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。

  众生觉悟了,心就安了。迷的时候不安,身心不安,每天提心吊胆,患得患失,不知道事实真相,生活在忧虑疑惑之中,他怎么不苦?他身心怎么能安稳?尤其是生活在现前这个动乱的社会,如果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心就安了。像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,祖师问他:你有什么事情到这里来?他说:我心不安,请大师给我安心。达摩祖师就跟他说:你把心拿来,我替你安。这是教学,这句话提示他,让他回光返照心在哪里。毕竟他是一个修行人,在将悟未悟这个关头上,达摩祖师这一点,他回光返照,说我「觅心了不可得」。你叫我拿心,我回头想想,心在哪里?找不到。《楞严经》上,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中间,释迦牟尼佛对阿难七次徵心了不可得。达摩祖师说「与汝安心竟」,我把你心安好了。在这一句话当中他就悟过来,省悟过来了。

  所以,要想安众生心,一定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首先你自己要破迷开悟,你自己不能破迷开悟,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破迷开悟?你自己没有得到法喜,你怎么能帮助别人?无安众生心,换句话说,就是没有照顾别人的念头,或者是对於社会大众漠不关心,就这句话。无安众生心,这是凡夫,这不是菩萨。菩萨念念不舍众生,我们学佛就学这个。今年四月中国举行一个「佛教世界论坛」,主题就是说这桩事情,「心净则国土净,心安则众生安,心平则天下平」,主题。这个主题正好就是我们这段经文,《净土论》里头的一段经文。

 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心要安,你要想心安你一定要觉悟,你不觉你不会安,觉悟之后你为什么会安?你不受外面境界影响,你就安了。你还会受外境影响,《金刚经》上说的,外你还取相,内你会动心,你怎么能安?外有分别,内有执著,你心就不会安;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,这心就安了。蕅益大师在《灵峰宗论》里面说得好,他说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於心」,这个话说得重要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;换句话说,环境没有好坏,人事没有善恶,好坏、善恶都是你自己的反应。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,你要用清净心去反应,心就安了,心就清净了;你要用贪瞋痴慢、用是非人我来反应,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都不善。所以说境缘没有好丑,好丑确实生於自己的心,念头。

  我用善念还是用恶念?日常生活当中我用善行还是用恶行?修行就是修这个,就在这个地方见功夫。《弟子规》上有,「道人善,即是善;扬人恶,即是恶」。外头人有没有善恶?没有,善恶是你自己起心动念,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,外面境界没有善恶、没有是非、没有对立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善,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学习;看到别人不善,绝对不会去宣扬,一定是自己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

  所以孔子讲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,三人是自己一个、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都是我的老师。善人教我学善,恶人教我反省、教我改过,善人、恶人都是我的老师;他心目当中是平等的,平等的恭敬,平等的对待,平等的奉事,这个人善学,这个人将来能成就,他能开悟,他能证果,会学!《坛经》上能大师教我们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他跟别人常说,他是常见自己过,不见他人过,都是教导我们怎样修学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,连这点都不懂,那叫白学了!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