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老法师讲述 2002/3/4 澳洲净宗学会
诸位同学,今天下午我收到“马六甲净宗学会”黄会长的一个传真,对于这一次在古城弘法的状况,黄会长也非常的赞叹,这个活动办得很成功。我们的讲题是“三福六和”,黄会长说这个题目已经引起他们的震动,佛家常讲六种震动,发自内心真诚的忏悔,决心要改过自新,这是凡夫修行证果的起步。这一念心起,必定得到诸佛菩萨的赞叹,天龙神众的拥护。
来信提到了我早年提倡的建立“百姓宗祠”,这个想法他们大家都知道,依旧念念在心。这一个念头,我在这一次古城两天法会里面提出过。中国这个民族是全世界典型的多元文化,现在这个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,就是五十六个族群。在中国,国家承认的五大宗教有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回教。前年,我在香港访问各个宗教,发现又多出了一个宗教,就是儒教。儒,现在也变成宗教。如果中国政府承认,中国就是六个宗教。
在以往君主帝王统治的时代,可以说从汉朝建国一直到满清,全国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,都知道中国有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。这个教不是宗教,这个教是教学、是教育。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,宗教这个名词是从外国传到中国来的,中国自己本身没有,中国人讲的教是圣人教化众生。“儒”,孔子是大圣人,传孔子之道的是孟夫子,所以后世称为“孔孟之道”。“佛”,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,是中国帝王派特使到西域礼聘请来的。佛传到中国来是教育,也不是宗教。“道”,古时候称道家。称“家”,这是一种学派。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并行而不相悖,都是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、利益国家民族。所以历代的帝王没有不崇敬,没有不学习的。帝王在作太子的时候,“儒释道”三家的老师都有,他都学,他都懂;不但懂,而且相当的内行。为什么?他才能护法,才能推行“儒释道”教,教化众生,安定社会。
世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最大的问题是烦恼。佛家讲得很详细,就是见思烦恼。什么叫“见思烦恼”?见是见解,思是思想,见解思想错误了,就是烦恼。不错,那叫智慧,智慧的反面是烦恼。怎么样是正确?怎么样是错误?佛法所说的,跟道家、儒家所说的,几乎是完全相同,所以任何一家都可以代表华族的文化。华族是中国所有个个不同民族的总称,我们称华族,都能代表。
人生在世间,什么是大事?佛家常讲“死生大事”,这是当然的。除死生之外,还有什么是大事?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,人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,人与天地鬼神和睦相处,天下就太平了,一切众生都享到真正的幸福美满。佛家讲的极乐世界,儒家讲的大同之治,这是圣贤人理想的社会。这个说法是我们的见解,我们的看法。实际上,圣人所说是本来的社会状况。
社会状况本来是这个样子,现在和平为什么没有了?和平不见了,出现的是冲突,烦恼引起冲突,人与人之间不和,人与自然环境不和,任意破坏自然环境。所以,现在有很多人说地球病了。地球为什么会生病?人为的,人任意破坏大自然环境。我们都晓得,澳洲上空臭氧层消失已经很多年了,这个地区紫外线比其他地区要强六倍,这个对人体是有害。臭氧层怎么会破坏?人为的。不能跟自然环境和睦相处,随顺自己的意思,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无所忌惮,后果不堪设想。
佛法里常讲:“众生畏果,菩萨畏因。”众生到果报现前才害怕;害怕也来不及,灾难一定要承受。菩萨有智慧,在起心动念的时候,他就观察得很清楚,我这个念头,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报。如果果报不善,这个念头就不能起,这叫智慧。从起心动念之处,把烦恼、冲突就化解了。这个化解容易,效果非常殊胜。
所以,古来祖师大德们常说:“修行人从根本修。”什么是根本?起心动念是根本。佛家教学,上第一堂课,就把修学的根本传授给你了。什么时候你把这个根本证得,你的学习就毕业了,你就拿到佛陀的学位。佛陀是佛教里最高的学位。儒亦如是,儒家从第一天上课的时候,也把修学总目标、总纲领传授给你了。
这一次我在古城也特别提出,儒家修学的总纲领是什么?《三字经》前面的几句话。第一句话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重要!这一句话就是佛经里常讲的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、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。《华严》这么说法,《圆觉》也这么说法。我们读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也有“一切皆成佛”。这就是《三字经》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
这个“善”,不是善恶的善,善恶的善已经落在第二义了,这是第一义,是绝对的,不是相对的。相对的善,不是真善。这个善是真善,就是佛家讲的“真如本性”。本性里面,本来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,无所不知;本来具足究竟圆满的能力,无所不能,万德万能;本来具足圆满的相好,不止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你看一乘了义大经里面所说的,“佛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”。合这三纲: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总称为大圆满。密宗有大圆满法,什么大圆满?就是这三种圆满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人人都有,不是佛有。诸佛有,哪个没有?各个都有。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了?我们今天智慧没有了,智慧变成了烦恼,变成了自私自利,变成了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变成了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变成这些东西。能力丧失了,“无所不能”变成一无所能。“相好”也丧失了,相貌丑陋,身体不清净,三天不洗澡,这个气味就很难闻,变成这么一个相。你说,可怜不可怜!我们要知道惭愧,要知道忏悔,回头是岸。
儒,也说得很清楚,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所谓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。“性”,本性的智慧、本性的德能、本性的相好;“相近”,原本大家都一样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佛绝对不敢轻视众生,为什么?你跟他一样,他怎么敢轻视你。只有众生敢轻视佛菩萨,佛菩萨决定不会轻视众生。“习相远”,习是习性。古人常讲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。”我们养成很不好的习惯,这个习惯的养成,不是这一生这一世,要推到前生前世。过去无始,无始劫以来累积许许多多不善的习惯,在佛法叫“习气”。这些东西把我们的性德,把我们的智慧、相好,完全遮盖住了。诸位要记住,是遮盖,并不是真的失掉,本性、本善是不会失掉的,只是现在有障碍,这个障碍就是习气障碍。
“习相远”,习性里面有善、有恶,恶障碍你,善也障碍你。“恶”我们称为烦恼障,“善”称为所知障,这两种都是障碍。恶成障碍,大家大概没有什么疑惑。善为什么变成障碍?决定有疑惑。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,他们示现在世间,所行的是不是善?是善。他们障不障碍?他们不障碍。为什么我们跟他们行的善一样,我们会有障碍?这个道理就在圣贤人行善,他没有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所以他没有障碍,那是“性德”。凡夫行善,他有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所以变成障碍了。什么障碍?增长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也就是凡夫行善有目的,有目的就有障碍。佛菩萨、圣贤人行善没有目的,完全跟大自然一样,自自然然。他不求名,也不求利,一无所求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利益一切众生,这就没有妨碍。《华严经》上讲:“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”你做一桩好事,一定想到我会得到什么好处,“我今天努力行善,来生会生天”,那你是有条件的,这个善是善恶的善。一无所求,那是纯善,那是真善,那是性德的流露。还有丝毫与自己有利益的,这是习性,不是本性,是习性里面的善法,我们都要辨别清楚。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