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菩萨以四摄教化众生

四摄,JK法师

菩萨以四摄教化众生1

空老法师讲述  2007/8/3 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

  尊敬的法宝法师,尊敬的丹斯里李居士,诸位法师,诸位大德,诸位同学,晚上好。在上一次我们在这个地方聚会,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佛陀的教诲,会后我们就预约了今天的聚会。这次的法缘非常殊胜,遇到马来西亚建国五十年的国庆。新加坡宗教的朋友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观音法会,我们有幸参与,看到新加坡各个宗教的团结,我们非常感动,非常的欣慰。因为我们晓得宗教团体会给社会带来安定,给世界带来和谐,我们希望像这些活动能够永续下去。

  今天我们的讲题,是《华严经》里面的一段经文,“四摄法”。世尊在《华严》里面,无论是哪个法门都是多次的宣说。这与中国古圣先贤教人的方式不一样,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,也是我们所说的师道,老师教学生,孔子说过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夫子就不愿意教他了。夫子这种教学的态度一直延续到两千五百年,在中国从前私塾教学还都是有这么一点意味。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佛陀,就不一样了,佛陀可以说是以无数次的重复,为什么原因?因为佛知道众生迷失自性的时间太久了,迷得太深了,决定不可能说一遍他就开悟,说一遍他就回头了。这在历史上虽然是有,确实千百年当中难得遇到一个人。我学佛的时候老师就曾经教我,像惠能那样的人决定不能学,为什么?那是上上根人。我们要跟他学,学不成那就造罪业。这上上根人,惠能大师之前没有见到,惠能大师以后到今天也没有见到一个,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根性。

  世尊对众生了解得非常的透彻,所以佛把众生的根性分做四等,这是大分。上上根人,惠能大师是上上根人,这以下的有上根、有中根、有下根,都是有善根的人,没有善根的人不算在里面,这四等。我们自己在四等里面属于哪一等?给诸位说,我们是属于下面的两等,中下根性。中下根性的人最多了,所以世尊也把中下根性的人列入度化主要的对象。佛讲的三转法錀,上上根一指示他就开悟了,这个容易;可是上中以下就没有那么容易,必须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所以,四十九年辛辛苦苦的教学,慈悲到极处,是为中下根性的人。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,对佛陀,佛陀是我们第一个老师,对老师感恩戴德,自然就能生得起来。

  中下根性的人,佛陀的教诫最重要的是持戒。在佛门里面科目繁多,不胜枚举,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,为了接引不同根性的同学,所以才分成十个宗派。这十个宗派,现在小乘两个宗派没有了,只有大乘的八个宗派,宗下面再分派。但是无论是大乘、小乘、显教、密教、宗门、教下,基础是相同的,诸位不能不知道。基础是什么?基础是戒律。所以戒律是所有学佛的人共同的科目,戒律是共同科目。第二个是唯识,唯识也是所有学佛的人共同科目;第三个是净土净土是所有学佛人共同的归宿。理论是唯识,法相唯识,行持是戒律,这三样东西是共同科目,不能够不知道。所以持戒,如果不持戒,在佛法修学你就不得其门而入。尤其是戒律的基础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在经部,没有在律部。它是持戒的前方便,也就是持戒的预科,先学十善业道,然后才学戒律、威仪,由此可知,它是基础的基础。

  我们学佛学了多年,有没有成就?自己反省,说实在话没有成就。依然是凡夫,依然是迷而不觉,邪而不正,染而不净;换句话说,三皈没有做到,三皈没有做到其他的就不必谈了。那我们要问一问,为什么古时候修学的人都有成就,现在为什么没有了?我们把原因找到,然后把原因消除,我们就能够走出黑暗,步向光明。我们认真反省,也就是我们忽略了十善业道,为什么忽略十善业道?这个话说起来长。那就是如佛所说,我们的学习要按着次第循序渐进,像念书一样,先念小学,再念中学,再念大学,再念研究所,这是中下根性学习必须要遵守的次第。

  世尊在经里面告诉我们,佛弟子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。那我们想想,我们有没有去从小乘经学起?早年,这五十多年前,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他教我们学经教,是从小乘经学起。我在台中住了一年多,学习小乘经大概有十部,这算不算基础?勉强!总是没有违背世尊的教诲。实在说,小乘经学过了,但是他真正教导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儒。儒家的课程,我们在台中每个星期有一堂课,十年如一日没中断过,由此可知他对于儒的重视。到以后我们明白了,为什么中国人把小乘疏忽了?在唐朝中叶以后,中国佛教就用儒跟道代替小乘。儒释道三家在中国严格的来区分,一个都找不到。儒释道有形式,实质上来讲学儒的人他学佛,他也学道,像中国宋儒朱熹,朱熹学佛,朱熹也学道。学佛的法师们不说别的,就说我们净土宗开山的祖师慧远大师,“虎溪三笑”这个故事流传下来,你就知道,远公最好的朋友有道士、有陶渊明,陶渊明是儒家的,统统都学。老道他也学儒,也学佛。所以在中国,做学问的人儒释道三家都学。

  我们看到少林寺有一块碑,叫“混元三教九流图赞”,我今天也带了一张,原寸的赠送给马哈迪长老。这个碑是唐朝很早的一个刻碑,现在这个碑还在少林寺。这个碑刻出来的,当中画了个图,从当中看是释迦牟尼佛,从两边看,一边是老子,一边是孔子。儒释道三个合成一个面孔,手上捧的九流,三教九流是一家,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多元文化。可见得多元文化这个想法,在古老的中国早就有这个说法了。这是我们今天团结宗教,想到古时候留下来这些文物,我们明白了。宗教的团结、宗教的和睦,不但有利于明心见性,当然更有利于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。和谐的社会、和谐的世界,这是需要依靠教学。

  中国几千年来,教学的理念、教学的方法、教学的效果都非常卓着,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,重视教学传统的族群。在古代中国,如同《礼记》上所说的,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,国家的政治是以教育为中心,可以说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为教育服务。所以得到的效果是五千年的长治久安,这个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去思考。教育的落实,儒是礼,道是感应篇,佛法就是十善业道,这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,落实在日常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个学问叫实学,实实在在的。你学了真有用,学了真正对于自己的身心修养,对于家庭、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世界都带来真实的利益,永久的和平安乐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