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老法师讲述 2002/9/3 澳洲净宗学院 各位同学,这几天有不少的朋友跟我谈起,现在世界和平跟冲突的问题。正好在昆士兰大学现在有一个研究所,专门讨论“促进和平,消弭冲突问题的研究”。这个问题由来很久,可以说自从有人类出现以来,大概人与人之间互相冲突的问题就存在,佛说这是六道凡夫。这个世间有没有没有冲突的事件发生,只有和睦相处的这个世界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有!确确实实有。诸佛的净土,菩萨居住的净土没有冲突,确实是真正落实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。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千万年来,冲突不断的发生?一切众生渴望和平也望了千万年,和平没有到来,而冲突不断的提升。要消除冲突,落实和平,能不能做到?我们晓得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人怀疑,认为和平是一种理想,不切实际。这是世间一般人的想法、看法,实际上圣人的看法、想法就不一样了。 首先我们要明了圣人,圣是什么意思?神人,神是什么意思?在中国,古人对这些名词有说明,神圣,聪明正直谓之神;圣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明了,则称之为圣,圣明。由此可知,中国人讲的神圣绝非迷信。神圣就是做到诚与明,真诚明达,明了通达一切事理,这个人我们就称他圣人。在中国,孔老夫子这是个代表,我们尊他为圣人。在孔子之前,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不少,通称为古圣先王。他们一生处事待人接物都是以真诚的心,明达事理因果,教化众生,确确实实能够达到社会的安定、繁荣、兴旺,教化众生,使人人都能够明了利害得失,吉凶祸福,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。 儒家所说的大同之治,那不是理想,是事实。现代的社会为什么做不到?社会病了,我们要晓得。现在许多人都说地球病了,地球是我们居住的环境;社会病了,社会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人事环境。这个麻烦不小,物质生活环境、人事生活环境都有了严重的病态。病态的根源在哪里?古圣先贤告诉我们,一句话,众生贪瞋痴慢所造成的。贪瞋痴随着物质享受快速的向上升,如果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,竞争就产生了。我们看看今天社会学校的教育,再看看家庭的教育,父母教儿女是不是教他竞争?学校里面老师教学生是不是教竞争?这不是小事,这是大事!竞争不能满自己的意思,那一定就变成斗争;斗争还达不到目的,那就变成战争;战争的结果是毁灭。所以这个社会的动乱,人与人之间的冲突,我们要晓得它的根源在哪里?现在我们晓得,根源是在贪瞋痴慢。贪瞋痴慢确确实实是在加速度的增长,和平还有指望吗? 我们细心去观察中国外国,古代现代,确实有一些真正觉悟的人,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们很认真努力在从事于消除冲突,促进和平的工作。他怎么做法?方法很多,就像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,佛菩萨这些大圣大贤应化在世间,他们到这个世间来不是受果报的,不是业报而来的。他们怎么来的?佛法里常讲乘愿而来。乘什么愿?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四弘誓愿,第一句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。众生无边,这四个字的意思很广很深,不是说芸芸众生很多,这个讲法就讲得很浅薄了。众生是多,众生所受的苦难就更多,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贪瞋痴来的。贪瞋痴,痴是迷,痴迷!痴迷之后,他才生起贪瞋的念头。如果觉悟了,不迷不痴了,这个贪瞋的念头生不起来,为什么?真心。 《楞严经》上讲的一切众生“常住真心”,这四个字我们要多想想。“常住真心”,常住就是不会变的,真心是不会变的。妄心呢?妄心叫无常,妄心不是常住的。妄心是什么?是生灭心。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了,这个生灭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是常住的,真心里面没有贪瞋痴慢。不但没有贪瞋痴慢,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真心里头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妄心里头有。佛菩萨告诉我们真心是本有的,妄心本来无的,基于这个理论,冲突可以化解,和平可以落实。我们对这桩事情首先要建立信心,信心从哪里来的,总得有道理,这个道理是真理,真理给我们信心。 再看中国儒家讲的,《三字经》上头一句话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《论语》里面孔子说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中国圣人说的。我们要肯定一切众生本性是善的,本性是非常接近的,也就是说大家都差不多。佛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,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,佛性就是本善本净。我们这些年来讲到修学的目标,就定在这四个字,“纯净纯善”。纯净纯善就是佛性,儒跟佛讲的是一样的,没有两样。 再从事实上我们来观察,我们看婴儿,你看三四个月、五六个月,他还不会说话,仔细去观察他,你看他的性是善还是恶?我很留意,答案是肯定的,他的性善。只要看他的小眼睛,无论对什么人他都笑瞇瞇的。善人抱他,他很喜欢;恶人抱他,他也很喜欢,他没有分别。没有分别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执着,那个心是纯善纯净,那个心就是本善,从他的表态上我们看得很清楚。一两岁他会说话了,他爱他的父母,他爱他的亲人,他那个爱是真的,不是假的,天真烂漫;天真就是天然的真实,不是伪装的。 渐渐长大了,他的心就变了,小时候讲的话都不算数了。这是怎么一回事情?这是渐渐长大之后,被这个社会的染缸染污了。所以夫子讲的,性虽然相近,习相远。那个“性相近”是与圣人相近,跟佛菩萨相近,跟佛菩萨差不多。非常可惜,小时候没有好好的教导他,没有道德在熏陶他,他染上贪瞋痴,就好像吸毒一样,他上瘾了。到少壮的时候,欲罢不能,有些时候他做些恶事,损人利己,有时候感到良心不安;良心不安,他还是要做。这是什么原因?他克服不了外界的诱惑。内心的烦恼习气他没有这个能力克服,于是才违背自己的良心,造作一切恶业。 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切变乱冲突的根源,把这个根找到。消除冲突从哪里做起?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,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。佛在经上常常讲,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。我们看孔子,看孟子,在中国看老子,看庄子。这个度就是把自己这个冲突化解了,然后才能帮助别人,才能教化别人。释迦牟尼、诸佛菩萨也是这样的。所以冲突在哪里化解?在自己内心深处。我们内心的深处,真心、妄心,真妄冲突;诚心、虚伪,诚伪冲突。我们起心动念,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用什么心?自利跟利他冲突。欲望,欲望是严重的染污,与清净冲突;瞋恚,瞋恚是极端的不平,与平等心冲突;愚痴跟智慧冲突。所以你要晓得真正冲突是在我们内心深处,我们要讲究和平,先把内在的冲突消除,然后我们自己和平了,中国古人常讲“心平气和”。怎么样能达到气和心平?要把内心里面的冲突化解,或者我们讲内心里面的矛盾,那都是一样的意思。你要把它能化解,这是大学问,真功夫!这个问题化解了,在佛法里面讲超凡入圣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