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(4)

这里头第一句“孝养父母”,第二句“奉事师长”,“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。你只看到前面这二句,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,都从这基础上建立的;换句话说,一开头是孝道、师道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

  这里头第一句“孝养父母”,第二句“奉事师长”,“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。你只看到前面这二句,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,都从这基础上建立的;换句话说,一开头是孝道、师道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,没有师道就不能成就了,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。佛法是以慈悲为本,你看看“慈心不杀”,统统落实在十善业。你怎样尽孝、怎样尊师、怎样培养慈悲心?就是十善业。你能够断十恶修十善,这就是孝养父母,这就是奉事师长,这就是修慈悲心,诸位想想是不是。这个你才真正算得上是经上讲的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,你有这个基础,这四句真的都落实了,你信西方极乐世界,信阿弥陀佛,发愿求生净土,真的世缘统统放下了,一心一意只求净土,你能往生。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因为净业三福你只有一福,这一福能够帮助你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你还有另外一福(第二福),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。这第一条是人天福。

  第二条是二乘福,声闻缘觉,有三句话,“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”。我们出家同学,我现在劝勉大家,我们具足众戒,戒律很多,也不是我们这个业障深重凡夫能够受持的,我们只取《沙弥律仪》,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。具足这十条戒,具足二十四门威仪,你念佛往生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,要真干!再提升,三福圆满具足。

  最后一条是大乘福,它前头有“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”,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,是什么因果?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,你对这个要深深相信。佛在大乘教里常讲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你本来是佛,现在又念佛,你相信这个因果,你才能生实报庄严土。“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”,读诵大乘就是亲近诸佛如来;以上讲的自行,末后一句是化他,自行化他,这是菩萨事业。

  所以这个十一句,三福统统具足,你要是修得好,真正能够修因证果,你是往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,你没有这个基础不行。所以,信愿行你有没有具足基础条件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凡是学佛的同学,无论你修哪个法门,你修哪个宗派,显教、密教,宗门、教下,都是以这个为基础。净业三福,我们在《观无量寿经》里面详细讲过,还有单独讲过几次,都留着有光盘。

  第二个,“六和敬”,如果不修六和敬,不但念佛不能往生,而且你怎么样修,说老实话人天福报得不到,有福,到哪里享?畜生道、饿鬼道去享福。畜生道里享福,宠物,你修的福将来就做人家的宠物去了。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,是要求自己,我跟人家和睦相处,我知道怎样尊敬别人;决不是要求别人跟我和睦相处,别人怎么尊重我,不是!那你完全想错了。六和敬是教我们自己的,不是教大众的。“见和同解”,建立共识;“戒和同修”,大家在一起住要守规矩,像佛门道场都有个常住公约;“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利和同均”。这个六条完全是佛教我们自己,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和、做到敬。与大众相处,要求自己,决定不要求别人,这是佛法教学里头无比的殊胜,真正叫我们做学生的人五体投地!别人对我们不和不敬,我们对他和敬,久而久之,自然就感化对方。所以,自己正了然后才能正人,正人就是感化别人;自己和了,天下就和了;自己能尊敬,天下都尊敬,一切从自己本身做起,这都是行门的基础。

  再进一步修“六度”,六度里头有自行、有化他,自行摆在第一,化他是其次;自行决定就化他,要从这个地方出发,从这里做起。六度第一个,布施。我不肯布施,教别人布施,人家会怀疑,人家不会相信。从自己本身做起,做给别人看。佛教菩萨修六波罗蜜,最主要的是度自己,你要懂得!为什么?布施的目的是度悭贪。我们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悭贪,所以你要晓得,布施是度悭贪的。布施度什么时候圆满?悭贪的念头断掉了,念念都能够想到一切众生的福利,绝对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,布施波罗蜜圆满了。圆满就作佛了,就是法身菩萨,分证为佛。“持戒”波罗蜜,持戒是守法,到什么时候圆满?你内心里头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丝毫违法的念头生起,持戒就圆满了,这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。佛所有一切教诫绝对不会违犯,世法里头,国家的法律,不同地方它有不同的法规,这是有条文、有明文规定的。还有没有明文规定的,风俗习惯,人情世故,我们都要懂得,都要遵守,持戒就圆满了。“忍辱”,顺境不生贪恋,一丝毫贪恋的念头没有了,逆境不生瞋恚,忍辱就圆满了。

  “精进”,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永远不会懈怠,那就是进;心一、念一、行一,那就是精;纯一而不夹杂,这叫精进,精进生定慧。所以下一个科目就是“禅定”。禅,外不着相,换句话说,真正能做到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了,所谓是八风吹不动。八风吹不动这是刚刚得禅定的样子,不是很深的,刚刚得到的那个样子,就是你不会受外头境界影响了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都能够如如不动。定是不动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两句话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;不取于相是禅,如如不动是定,你的心定了。一切时、一切处都在定中,这个定不是盘腿面壁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言谈举止也在定中。记住,定的定义是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,生智慧!

  所以最后一条“般若”。般若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智慧,古大德不翻是为了尊重。但是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,拣别聪明不是智慧,怕的是中国人看到智慧跟聪明混淆了,所以用般若。不相同的,就是般若智慧是从禅定生的,世间人的聪明不是从禅定生的,它是从意识里面生的,不一样。禅定是真心,纵然没有达到真心,它与真心接近,因为真心是寂静的,也就是说与真心相应。世间聪明智慧是与妄心相应,它是从妄心生的,一真一妄,不一样!

  般若度愚痴,精进度懈怠,禅定度散乱,忍辱度瞋恚,都是度自己,不是度别人。所以,菩萨修六波罗蜜是度自己。自己修行做出修行的好榜样,好的模范给别人看,让别人看到之后能够觉悟、能够回头、能够向你学习,那就叫度他。菩萨度人,你去想想用身教。这是第一步,然后才用言教,身表演而后才有说明。所以经上佛常常讲“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”,演是表演,做出来给人看,后面才有说明;为人演说,演在先,说在后。三福、六和、六度不都是成就自己的吗?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