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积善故事:杨自惩爱囚

JK法师,积善

积善故事——杨自惩爱囚

  摘自了凡四训讲记(档号:19-16-14)

  现在的浙江宁波,古时候称为鄞县。有一位杨自惩先生。在县衙当一个书办,好像现在的书记官、文书官一类的。“守法公平”,决定不受人家的贿赂。有个囚犯触怒了县官,县官毒打他一顿,打得遍身血流,这个怒还没有消。杨自惩跪在地下帮这个囚犯求情。县官说:这个囚犯做的坏事太多,“不由人不怒”。杨自惩叩首向他报告。现在朝廷本身有过失,人民对朝廷信心丧失。由此可知,百姓犯法,过在哪里?过在没有人教导他。谁负责教导?儒家教学,地方官员,县市长,知县古时候称‘父母官’,你是这个地方人民的父母,你是人民的老师,你是人民的领导,儒家讲‘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’,那个‘之’是人民。地方上的首长是人民的领导、是人民的父母、是人民的老师,你的子弟为非作歹,你没有把他教好。

  杨自惩真是有胆识,平素这个人有德行、有胆识,敢说真话:你在审问,审问得其情,他真的是做了很多坏事,应该要判重刑,你要怜悯他,不能生欢喜心,“喜且不可,而况怒乎”,你怎么能够发怒?县官也不错,听了杨自惩的话,把发怒的情绪也就降温了,不再发怒了。杨自惩家里贫寒。他能够帮助这些苦难的人,特别是这些囚犯,他有怜悯心,常常帮助他们。人家当然有一些送礼来托人情的,他“一无所取”,大公无私,凭着自己良心办事,绝不受贿赂。有的时候,囚犯囚粮缺乏的时候。他天天想方法来帮助他,到一些能够行善的人家,向他们捐助,来帮助这些囚犯,让他们能够吃饱。有一天。新来的囚犯,有几个人没有得吃。他家里米不多。把家里的米给囚犯,自己家里的人没饭吃。想想,囚犯非常可怜。跟他太太商量。把自己的米分一半给囚犯,自己家里煮稀饭吃。以后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。两个儿子官做到南北吏部侍郎。“侍郎”,这个地位就是现在的副部长。“吏部”,那个时候不称部长,称‘尚书’,尚书是部长,侍郎是副部长。长孙也是做到次长。次孙做到“廉宪”也是古时候官职的名称,以后在明朝称为按察使,一般也称为钦差大臣。


  在当时都是很有名的贤德大臣。杨自惩的后代。这是在县衙里做一个小书办。由此可知,积功累德,不论我们自己现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,从事什么样的行业,都可以做。机会太多太多了,只要存心利益社会、利益人民,就是积功累德。做好事,不求果报,这个功德就更大;不求果报,必定有更殊胜的果报。积的善大,积的善多,自己本身就感受到果报。像了凡先生就是个例子,与了凡同时代的俞净意先生也是个例子,晚年就享受果报,果报一直绵延到他的子孙,代代不绝
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