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此经独显」,这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经不长,在一切经里头最为宝贵的。在中国,佛教经典,虽然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知名度最高,没有人不晓得,这是受中国禅宗的影响。但是实际上修行人,诸位去问问,真正修行人用什么法门?《弥陀经》第一。不仅是净土宗,无论是哪个宗派,你们看看《禅门日诵》,看看许多宗派的课诵本,晚课都有念《弥陀经》,都有念阿弥陀佛。几乎不分宗派,只要是学佛的人,大乘学佛的,没有不念《弥陀经》,没有不念弥陀佛。这是「此经独显」。 「无上心要,能念之心性,第一义谛,本源理体」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学净土不知道净土的精义、精髓,你这一生怎么能成就?「心要」是性宗所说的、禅宗所说的;心是真心,真心里面的精华,要是最要紧的,这上面还加个「无上」,没有比这个更高的。无上心要是什么?就是自己能念的心性,这个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。这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译的,梵文原本不是叫一心不乱,你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你就看出来,玄奘大师是直译,叫一心系念。罗什大师翻作一心不乱,翻得也好。 一心不乱是得阿弥陀佛加持的,得阿弥陀佛护念的时候你得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是果,那是成就。功夫,功夫在一心系念!也就是说我心里头,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心里头不放任何东西。没有任何的杂念,没有任何的妄想,也没有分别执着,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。那是无上心要,那是能念的心性,那就是第一义谛,就是本源理体,你真的是返本还源,的是念佛功德不可思议。这里有解释。 「诸佛名字,即指所念的阿弥陀佛」,所以阿弥陀佛叫「诸佛名字」。这很少人知道的,就是古来大德也很少人这么个说法,所以蕅益大师这个说法,被印光大师赞叹。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他对于《要解》的赞叹,他说:即使是古佛再来,给《阿弥陀经》做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。这还得了!这种赞叹就把蕅益大师看作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但是蕅益大师的身分始终没有暴露,我们想想,大势至菩萨对他这样赞叹,在我们想象当中,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,决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。否则的话,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是的赞叹。 有人对这个赞叹怀疑,我遇到过,有人来问我:JK法师,印光大师这个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?我的回答说,他老人家的赞叹是恰到好处,一点都不过分。真正是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;如语就是他的赞叹跟事实完全相符,绝不过分。所以经上讲的「诸佛」就是讲的阿弥陀佛。 「圆满究竟万德」。这是这一部里头经独显的三桩事情,无上心要是我们念佛的真心,要用真心念。这个真心在初学的时候,就是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。念到契入境界的时候,你这一念念佛的心成熟了,离开了妄想分别执着。不但念佛的时候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,平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都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,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?这是一心不乱。你念佛的功夫得一心了。 如果还没有得一心,你念佛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最浅的,但是你就决定往生,好像西方极乐世界签证你就拿到了,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得一心不乱,你就生方便有余土。再提升,提升到理一心,理一心是离念,事一心是离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离四相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那是事一心不乱。如果说念头都没有,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,理一心不乱,生实报庄严土。 我们要问,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?我回答你,答案是肯定的。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用功。这个事情都不是求人的!古圣先贤讲得很好,人生在世,求人难,升天难。求人的事情难,人家不答应你怎么办?这个事情求自己,不是求人。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,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?肯不肯放下名闻利养?肯不肯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?肯不肯放下贪瞋痴慢?我常常劝勉同学们,只要你肯放下,你就入境界,你就契入。你不肯放下,那没办法,佛菩萨也帮不上忙。佛菩萨只能教我们原理、原则、方法,除此以外他帮不上忙。所以,要自己肯放下,放下就看破,看破你就会更放得彻底,自然就入境界了! 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,我们能不能做到明心见性?能!到明心见性那是大彻大悟,到这个境界是理一心不乱,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。见性决定不着相,着相没见性!这是讲见性是什么样子。我们自己会不会感觉得自己有没有见性?知道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只要你还着相,着相就是你还有分别执着(着相就是分别执着),你没见性。见性的人决定不着相,见性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,肯定随缘,没有见性的人肯定是攀缘,不一样。见性的人得大自在,没有见性的人不自在。也就是说他有罣碍,他有牵挂,他有障碍,没有得大自在。 这一部《弥陀经》,这一句阿弥陀佛,比参禅的方法容易,达到参禅最高的境界明心见性,这个方法比宗门容易。诸位要是真的想学,我这五十年的经验可以提供同学们做参考。我真正得力的是章嘉大师指导,五十年前我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见面就教给我,看破、放下、布施。我学佛的根基就是他老人家第一次的开示。五十年来受持教诲,依教奉行,我是中下根性,逐渐逐渐提升,境界提升。不是上根利智,上根利智是所谓一闻千悟,我不是的,我是慢慢一步一步的提升出来。就像孔老夫子的境界提升一样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,确实我是这么提升的,真的是十年一个大的提升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