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85年人生我看的明白 有什么意思?有什么价值?
恭录自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
人要有智慧,真正智慧开了,于世无虑。有知识还不行,有知识的人忧虑,他有疑,虑就是忧虑。有智慧的人没有忧虑,有智慧的人没有怀疑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忧虑、没有怀疑,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心?叫真心。真心是什么?这个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,清净心、平等心,觉而不迷,这是真心。我们每个人都有,现在全失掉了。清净变成染污,平等变成高下,觉变成迷惑,就错在这里。可是真心永远不会变,变的是?变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只要我们把妄心丢掉,不要它了,真心就现前,不用它,真心就现前。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着,就是不用第七识,不执着;不分别,不用第六识;不去想它,不用第八识,真心就现前,只要你肯不用它就行了!那你想,我这东西不用,我不是无知,我什么都不知道了吗?你错了。真正不用的时候,你什么都明白,过去、未来你都明白了。真心像一面镜子,照见,不是想见,不是分别见,不是执着见,照见!它才能看到真相,真相是什么?五蕴皆空。你们大家读《心经》,观世音菩萨,观自在就是观世音,他告诉我们,他是用深般若波罗蜜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现在世界灾难这么多,没有了,全完了,全都化解了。是真的,智慧一开,全没有了。智慧没有开的人遭难,智慧开的人不受难,他没有了。所以,苦乐忧喜都是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给我们的,也没有什么自然灾害,你了解真相就明白了。所以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烦恼、没有疑惑,没有疑惑就信心坚定了。
我们再看下面的文,「若约净宗」,回过头来就净土宗的教义,怎样理解这段经文。「旷无他念者,万缘放下也」,真放下。你在净宗要想成就,你不放下怎么行,要放下。「咸为道慕」这句话是「一念单提」。「无有忧思,当念即是」。这个接得好,完全用净土宗来解释。头一个要放下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放下。为什么?它不是真的。如果不放下,你就是继续在搞六道轮回。你不想再搞轮回,你就得放下它。轮回太苦了,生生世世这苦不堪言,尤其现前的社会。我在这个社会上住了八十五年,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有什么意思?有什么价值?有什么好处?就像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。八十岁了,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。中国古人把人生配合春夏秋冬来说,很有味道。人从出生到二十岁,这年少,叫一个人一生的春天,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,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,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。八十以后没有了,八十以后随时可以走,春夏秋冬你都过完,该放下了。放下到哪里去?放下到极乐世界去。咸为道慕,就是一念单提,就是求生净土,就这一个念头。除这个念头之外,什么念头都没有,再有别的念头就错了。你应该要了生死出三界,八十以上还不了生死出三界?无有忧思,什么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,所以当念即是,这句话的意思可深了,我们前面学过。
「一声佛号,万虑齐消,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罄然独存,何喜何忧,故云无有忧思」。这对了!所以就是一声佛号,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声佛号。真正善根深厚的人,有福德的人,听到这个经生欢喜心。真听懂了他什么都放下,就像《金刚经》上佛所说的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法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都放下,不学了,只学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一个方向,一个目标。一个方向,西方极乐世界,一个目标,亲近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是本师,我每天礼佛三拜,拜本师,第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佛,第三拜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。为什么这么拜?释迦是应身佛,弥陀是报身佛,毘卢遮那是法身佛。佛有三身,法报应三身,三身是一身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法身是体,报身是自受用,应身是他受用,教化众生的。我们拜佛是这样的拜法,念念不忘,念念不离。所以当念即是,一声佛号。如果我们有什么顾虑,心有不安,心有牵挂,心有烦恼,无论是顺境逆境,这个东西一现前,统统归阿弥陀佛,用一句阿弥陀佛统而代之。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放阿弥陀佛,那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。这是什么境界?跟禅宗讲的灵光独耀,灵光独耀,智慧现前了。迥脱根尘,根是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尘是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。从六根六尘里面解脱出来,这叫脱,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。罄然独存,这个独存是真性,或者说是法身。何喜何忧,不但喜忧不可得,没有了,染净也没有。喜忧是六道里的事情,染净是四圣法界里头,四圣法界也没有了,故云无有忧思。这一大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,现在继续看下面经文。
【自然无为。虚空无立。淡安无欲。作得善愿。尽心求索。含哀慈愍。礼义都合。苞罗表里。过度解脱。】
『自然』两个字贯穿全段。「乃因适得其中,而自然如是」,最重要的这一个字就是此地讲的中字。如何能够适得其中?大乘佛法里头,这个中字是中道第一义,就是自性,就是真心。用真心、用自性,或者说用性德,一切都是自然的。这个自然,前面念老为我们说得很清楚,就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,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你不要在这个法里头去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你就错了。为什么?一动念你就迷了。你的心本来像水一样,水很干净,没有染污,水很平,没有风浪,像一面镜子一样,外面所有境界照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那是智慧。你一动念就起个波浪,波浪就照不清楚了,水动的时候,照的景观它就模糊,动得愈厉害就更照不见。古人用这个比喻非常之好。所以用心要如同镜子一样,用心要如水。
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