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修福与修慧(第二集)(4)

第四个观察。观察是对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 第五个回向。回向是心,我愿意生西方,我也愿意一切众生同生西方,我愿意见弥陀,我也愿意一切众生同见弥陀,这就是回向。 所以每一句佛号里面都具

  第四个观察。观察是对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第五个回向。回向是心,我愿意生西方,我也愿意一切众生同生西方,我愿意见弥陀,我也愿意一切众生同见弥陀,这就是回向。

  所以每一句佛号里面都具足这五念,这五念不是分开的,五念融於一句佛号当中。他念佛跟我们念不一样,他念佛能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我们今天念佛,不能够「都摄六根」,问题在哪里?我们念佛,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还在打妄想,怎么行?人家没有妄想,人家有观察、有发愿,所以他就没有妄想,他六根就都摄了。

  三经一论比起任何宗派所依据的经论要少。纵然现在有祖师大德们把《行愿品》、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附在后面,称为五经一论。五经一论合起来印,薄薄的一册,不多。任何一个宗派里面的经典,堆起来都是一大堆。净土宗一册薄薄的,所以就很适合现代人修学。经典少,读诵便利,容易记住;记不住,在日常生活当中,修行的标准就没有了。能够记得住,标准就在。

  我们起心动念、处事待人接物,一定要符合经典里面的教训。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,我们要认真去做,教我们不可以做的,我们决定不去做,如教修行,老实念佛,这样的人就决定往生。所以这个法门好,无论是上上根或者下下根,九界有情众生依这个法门,平等得度,这个不可思议。我们讲福与慧,福慧达到最究竟、最圆满,无过於此!

  你能够选择净宗,选择五经一论作为修行的标准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,这是无比的智慧。在大乘佛法当中,大家晓得,智慧最大的是文殊师利菩萨;福报最大的是普贤菩萨,文殊、普贤的福慧达到究竟圆满,都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的;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,他们的智慧福德不圆满!所以究竟圆满的智慧是选择这个法门,这是智慧的选择,没有高度的智慧,他不可能选择这个法门。

  认真修学,决定求生,那是大福报,没有比这个福报更大的。你的决心一下,就得诸佛如来的加持;也可以说,你的命运立刻就转了。我没有发愿求生之前,我们的身是业报身,业报很苦;你一发真实愿,你的愿力超过业力,业力比不上愿力。换句话说,愿一发,这个身就是乘愿再来身,这个身是得弥陀ben愿加持、十方如来加持,怎么会一样?不一样了。

  换句话说,你今天求生净土的心,是真的,还是假的?假的就得不到,真的就立刻得到。所以,一定要发真实愿,真实愿一定是舍弃这个世间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放下不是事上放下,事上没有妨碍的,心上放下。我心里面再也不把世间事情放在心上,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、只有西方净土,除阿弥陀佛、西方净土之外,心里头干干净净,什么都没有,你是真的发愿了。如果你还有世间拉拉杂杂的事情在心里面,你的愿不真,你的愿不纯,你的心是杂乱心,杂乱心念佛只能成种子,现前的利益你得不到,关键在这个地方,这是讲到福慧达到顶点。

  我们晓得三归从哪里归,我们从什么地方依。今天,我们不但要从世间一切拉拉杂杂的回头,在整个佛法里面,我们也要回头。过去,无论我们学的什么法门,读诵什么经典,我统统都放下,专依《阿弥陀经》,五经里头任选一种都可以,因为它都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的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所以《行愿品》也是往生西方的,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更不必说了。

  所以,五经一论都是导归极乐,任选一种就可以,不必五种都读,五种太麻烦、太多了,念一种就行了,老实念佛,我们今天依靠这个。依靠阿弥陀佛、依靠观音、势至。观音是慈悲,势至是智慧,怎么依靠观音、势至?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智、要慈悲,这就是依靠观音、势至,观音、势至的威神就能加持得上,这才叫归依三宝。

  然后佛教导我们「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两句也是广义的,虽然我们讲它是小乘善,但是佛这些话,都在大乘经上讲的,不是在小乘经上讲的,所以我们一定用广义来看它。

  「具足众戒」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大,佛在所有经论里面对我们的教训都是戒律,我们都要遵守。最基本的就是三福,三福六和是基本的戒律。世间的法律、道德、风俗习惯,包括在饶益有情的戒律,利益众生的戒律。饶益有情、利益众生,佛只讲一个原则,没有一条一条说,这些东西全部都包含在里头,我们要遵守!

  除此以外,像修学的次第,我们办事情的程序,有先后,有本末,这些也在戒律的范围之内。可见得这个意思,真的是很广泛!不能说「具足众戒」大概是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比丘戒、菩萨戒,你这样看法,戒律的范围就太窄小了,这绝对不是佛的意思。所以,持戒用我们现代话来讲是守法,这个比较接近。要守法、要守规矩,我们办事情才会顺利、才会畅通无阻,减少障碍。

  「不犯威仪」是作人的基本态度,威仪是现在人讲的礼节。古时候的礼节跟现在不同,中国跟外国不同,这些我们都必须要讲求的。现在佛门里面,还保守著很多古礼,我们常常提倡佛法要现代化、要本土化,众生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,食古不化是错误的。

  譬如,我们最常见的佛门礼节还是顶礼三拜,当然我们对佛像可以,早晚课诵里面,佛堂里面对佛菩萨可以,这是修敬。对人就不必了,人是现代人,佛菩萨塑的像,服装是古时候的,没有穿现代人的衣服,我们对他用古礼可以。人是现代人,现代人用现代的礼节就通畅无阻了,这是我们应当要提倡的。现代人见面一鞠躬,我们顶多合掌一问讯就很好了,恭敬之心没有差别,形式要提倡现代化,非常重要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