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宗法语大观 第三编 净土资粮 信门(6)

蕅益六信—信理 信理者,深信十万亿土,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,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;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,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,全修即性,全他即自。我心遍故,佛心亦遍,一切
  蕅益六信—信理 信理者,深信十万亿土,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,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;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,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,全修即性,全他即自。我心遍故,佛心亦遍,一切众生心性亦遍。譬如一室千灯,光光互遍,重重交摄,不相妨碍。是名信理。 ——蕅益《阿弥陀经要解》 【译文】 所谓信理,意谓:深信距离本土十万亿佛刹之遥的西方净土,其实并未超出我现今的一念心性之外,因为我现前的一念心性广大周遍,其大无外;又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、阿弥陀佛教主与菩萨声闻圣众,都是我现前一念心性中所显现的影像。全体的事相即是真如理体,万法的虚妄相就是不生灭的真如,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,阿弥陀佛的果觉即是自性的本觉。我的心性遍法界故,佛的心性也遍法界,一切众生的心性也同样遍法界。譬如室内有一千盏灯,每盏灯发的光互相渗透遍满,重重交相含摄,光与光不相妨碍。这叫做信理。 【按】六信三对范畴,周详圆融,彰显净宗,竖与一切法门混同,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,其立论判言有高屋建瓴之势。   圣凡一体,机感相应 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,摄受不舍。圣凡一体,机感相应。诸佛心内众生,尘尘极乐;众生心中净土,念念弥陀。吾以是观之,智慧者易生,能断疑故;禅定者易生,不散乱故;持戒者易生,远诸染故;布施者易生,不我有故;忍辱者易生,不瞋恚故;精进者易生,不退转故;不造善、不作恶者易生,念能一故;诸恶已作、业报已现者易生,实惭惧故。虽有众善,若无诚信心、无深心、无回向发愿心者,则不得上上品生矣。噫!弥陀甚易持,净土甚易往,众生不能持,不能往,佛如众生何! ——杨杰《净土疑论·序》 【撰者】 杨杰:宋代居士,官太常卿,宿好禅法,得法于天衣义怀禅师。后归心净土,绘丈六阿弥陀佛像,随身观念,临终念佛往生。 【译文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所有的念佛众生,摄取不舍。圣人与凡夫本自一体,众生能感之机与弥陀所应之愿力容易相应。诸佛心内的众生,尘尘都是极乐世界;众生心中的净土,念念都是阿弥陀佛。我由此而观察: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能够斩断疑根故;修禅定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心不散乱故;持戒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远离一切污染故;布施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没有我执故;忍辱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没有瞋恚心故;精进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道心不退转故;不造善、不作恶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心念纯一故;已经造作各种恶业、果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,因他们能够生起真实的惭愧心故。虽然修行诸多善行,若没有至诚的信心,没有乐集福慧的深心,没有回向发愿往生心,便不能获得上品上生。呜呼!阿弥陀佛名号极容易持念,西方净土很容易往生,然而众生却不去念佛,不能往生,佛对这些众生又如之奈何呢?   三种真信 所谓真信者,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,我是未成之佛,弥陀是已成之佛,觉性无二。我虽昏迷倒惑,觉性未曾失;我虽积劫轮转,觉性未曾动。故曰莫轻未悟,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。次要信我是理性佛、名字佛,弥陀是究竟佛,性虽无二,位乃天渊。若不专念彼佛,求生彼国,必至随业流转,受苦无量。所谓法身流转五道,不名为佛,名为众生矣。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,久居苦域,是弥陀心内之众生;弥陀虽万德庄严,远在十万亿刹之外,是我心内之佛。既是心性无二,自然感应道交。我之苦切,必能感佛之慈悲,必能应如磁石吸铁,无可疑者。 ——截流《净土警语》 【译文】 怎样才算是真信呢?第一要信得心、佛、众生三者平等无有差别。我是未成就的佛,阿弥陀佛是已经成就的佛,我与阿弥陀佛的觉性平等无二。我虽然昏迷、颠倒、迷惑,但觉性没有失掉;我虽然多劫生死轮转,觉性未曾动摇。所以说,不要轻视未开悟的心性,一念回转心光,便如同本得。其次要信我是理性即佛、名字即佛,阿弥陀佛是究竟即佛,性德觉性虽然平等无二,但修德阶位却有天渊之别。倘若不专心持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必定会随着业力流转生死,受苦无穷。所谓清净法身流转五道(天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)就不叫佛,而叫做众生。再次要相信我虽然业障深重,长久以来居住在痛苦的娑婆世界,但我仍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;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,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,但仍是我心内的佛。既然众生与佛心性同体无二,自然会感应道交。我苦切念佛,必定能够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,必定能够得到磁石吸铁般的回应,这是无可怀疑的事情。   缘如来ben愿力 问曰:有何因缘,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 答曰:论言修五门行(1),以自利利他成就故。然核求其本,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。他利之与利他,谈有左右。若自佛而言,宜言利他;自众生而言,宜言他利。今将谈佛力,是故以利他言之,当知此意也。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,皆缘阿弥陀如来ben愿力故。 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昙鸾《往生论注》 【注释】 (1)五门行:天亲菩萨于《往生论》中所示,即:礼拜、赞叹、作愿、观察、回向。 【译文】 问:众生有何等因缘,言能够疾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? 答:天亲菩萨《往生论》中讲到修持五念门,能成就自己往生,并成就一切众生往生故。然推究二利成就的根本,乃是以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。他力利益与利益他人,讨论起来有角度的不同。如果就佛的立场而言,应该表述为利他(利益众生);如果就众生角度而言,则应表述为他利(佛予众生以利益)。现在将讨论的是佛力,所以便表述为利他,净业行人应当明了这个道理。凡是往生到极乐国土以及彼国中的菩萨、天人所作的上求下化诸修行,都是由于阿弥陀如来ben愿力加持所成就的。 【按】往生及修行成佛全过程,皆缘阿弥陀佛ben愿力故。这个判言,彰显“他力ben愿”的净宗立场,上承龙树、天亲净土思想之遗响,下启道绰、善导净土思想之先河。对净土宗在震旦的推行弘传,功绩甚巨。   深感佛恩应念佛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,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,则我今者深感佛恩,故应念佛;一向长劫枉受众苦,欲求脱苦,故应念佛;已造之业,无可如何,未来之业,可更造乎?生惭愧心,故应念佛;同体心性,既曰本有,即今岂无?只欠悟证耳,求悟以性,故应念佛。以求悟心念佛,念佛必切;以惭愧心念佛,念佛必切;以畏苦心念佛,念佛必切;以感恩心念佛,念佛必切。我不念佛,佛尚念我,我今恳切念佛,佛必转更念我矣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彻悟《彻悟禅师语录》 【译文】 现在我已然知道了阿弥陀佛以大慈大悲,于念念中忆念摄受教化我,则我现今深切地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,所以应该念佛;一向长远劫来冤枉遭受众多的剧苦,欲求脱离苦厄,所以应该念佛;往昔已造的恶业,无可追悔,未来的恶业,何敢再造?由此生惭愧心,所以应该念佛;与佛同体的心性,既然本自具有,现今岂能没有?只是欠悟证的功夫罢了,为求悟明心性,所以应该念佛。以求悟之心念佛,念佛必定恳切;以惭愧之心念佛,念佛必定恳切;以畏恶道苦之心念佛,念佛必定恳切;以感恩之心念佛,念佛必定恳切。我不念佛时,阿弥陀佛尚且怜念于我,我现今恳切念佛,阿弥陀佛必定更加怜念于我。  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