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生弥陀净土,不问圣凡善恶,必定证悟涅槃;故唯有正定聚,无二亦无三。 今,决定往生,心行具足之念佛人,因中说果,亦名正定聚,即是「现生不退」,因为弥陀「摄取不舍」故,临终「佛圣来迎」故,因果「法尔自然」故。其「经证、理证」已于本篇(四、现生不退)举出经论释之文,在此略就「经证、理证」并「事证」,作一补充说明。 《无量寿经》释尊于「第十八愿成就文」解释第十八愿言: 愿生彼国,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。 《阿弥陀经》言: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,是诸人等,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不论何人,一旦愿生彼国,皆能即得往生。此「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」之「即」,是「实时即」或「异时即」,若依龙树菩萨《易行品》之〈ben愿释〉言: 阿弥陀佛ben愿如是:若人念我,称名自归,即入必定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故常应忆念。 及〈ben愿偈〉言: 人能念是佛,无量力功德,实时入必定,是故我常念。 便可一目了然,「即得往生」之「即」是「实时即」,非「异时即」,换言之,就是「现生之时」,「即」已「住不退转」,此谓之「现生不退」。故「ben愿称名」之念佛人,已得「平生业成,现生不退」的身份。 《易行品》又言: 若人欲疾至,不退转地者, 或言「实时」,或言「此身」,此即「现生不退」之理。 又,若以《阿弥陀经》之经文左证,亦甚为明确,经言: 若有人,已发愿,今发愿,当发愿,欲生阿弥陀佛国者, 「欲生者,是诸人等,皆得不退」之经文,便可明知,愿生称名之念佛人,现在平生尚未临终之时,即已获得正定聚不退转之果位,不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。是故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下卷亦言: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,克念愿生,亦得往生,即入正定聚。 凡欲成佛道,必须发心励行,生生世世,愿心坚固,正见不失,历经三祇修福慧,百劫种相好,如是愿行圆满,方得佛果;而此乃自力难行道,佛言:「末法时中,罕一得者」。然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菩萨之时,「为众开法藏,广施功德宝」、「令诸众生,功德成就」(无量寿经)。此功德之宝,皆在六字洪名之「南无阿弥陀佛」之中,故此名号,万善具足,万行圆备,是万德所归,即是万德结晶,具足不可称、不可说、不可思议功德,能令称名愿生之念佛人,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的正因正业,此即佛言:「令诸众生,功德成就」之意。是故「ben愿称名」之念佛人,必得往生弥陀之「报土」,而且已是「平生业成,现生不退」,从因说果,因既已完成,果亦自然决定故。 愿生极乐,专称佛名,心决定时,净土光中,现其色相; 是故,心行相续,业成不退。 五、结劝 综上可知,弥陀以此称名ben愿,誓救十方众生,不论善恶贤愚,悉皆平等普度,毫无一人遗漏。 任何众生,只要称名,即乘ben愿,必得往生;直入报土,不历阶层。 现生即蒙,弥陀光明,摄护不舍,消灾免难,增福延寿。 临终即蒙,弥陀圣众,莲华来迎,往生报土,速证佛果。 平生之时,已得往生,不俟临终; 现生之时,已得不退,非待极乐。 一旦临命终时,即入弥陀报土,与佛同证,光寿无量,紫磨金身。 此即「ben愿称名,凡夫入报;平生业成,现生不退」之意也。 此弥陀救度的四点特色,以「ben愿」论之,有下列五点: 1.弥陀救度--救度是:主动地、积极地、平等地--ben愿之「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 2.ben愿称名--方法是:简易地、安乐地、稳当地--ben愿之「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」。 3.凡夫入报--对象是:不论地、无别地、普遍地--ben愿之「十方众生,五逆谤法」。 4.平生业成--时间是:平生地、立即地、决定地--ben愿成就文之「即得往生」。 5.现生不退--证果是:现在地、圆顿地、殊胜地--ben愿成就文之「住不退转」。 弥陀ben愿救度对象之「十方众生」,即是「不论任何众生」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阿鼻恶人,统皆包含,无一遗漏;善导祖师释言「一切善恶凡夫」,亦言「垢障凡夫」。真正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万修万人去」。 任何众生,不怀疑、不间断、不夹杂,只要称名念佛,即是乘佛ben愿,如此即可真正名为「念佛人」。必得平生业成,现生不退;已非娑婆凡夫,已是极乐圣数;现生永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,命终直入弥陀报土速证佛果。往生不假万行回向,证果不历品位阶级。奇特胜妙,超出思议。 只要称名念佛,无藉劬劳修证,不必观想参究;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;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;当下圆明,无欠无余;上上根不能逾其阃,下下机亦能臻其域。 人人可修,人人可证;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;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;摄事理以无遗,统宗教而无外。圆收圆超一切法门。 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,一切诸佛之心要,菩萨万行之司南,皆不出于此矣! 可谓:至简易、至稳当、至直截、至圆顿;方便中第一方便,了义中无上了义,圆顿中最极圆顿。 如是弥陀救度,念佛法门,千生叵遇,万劫难逢;既获见闻,远庆宿缘,决定信受,终身不渝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