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《佛说清净心经讲记》(2)

第二是嗔恚:嗔恚是对于逆境不如意的境界而言。人事也好、环境也好,不喜欢的、不如意的事情,心里就不高兴。嗔恚不但是障碍性德中圆满的慈忍(慈悲、忍辱),而且,嗔恚是地狱道的业因;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。舍弃

第二是‘嗔恚’:嗔恚是对于逆境——不如意的境界而言。人事也好、环境也好,不喜欢的、不如意的事情,心里就不高兴。‘嗔恚’不但是障碍‘性德’中圆满的慈忍(慈悲、忍辱),而且,‘嗔恚’是地狱道的业因;‘贪欲’是饿鬼道的业因。舍弃贪欲,本性中的大圆满布施供养、持戒,都能现前,如果不能舍弃,不但性德不能现前,还要到饿鬼道去做饿鬼。这个果报的差距,不只是天上地下,是任何都没办法去比的。断除了嗔恚,大圆满性德里面的慈悲、忍辱,自然流露现前,不至于再堕三途、再堕恶道。

第三是‘睡眠’:睡眠是懒惰、贪睡,提不起精神来,所谓是‘意识昏沉’,精神不能振作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这五根的作用,自自然然的衰退——眼见能力衰退,耳听也衰退,障碍了性德中大圆满的‘精进’。在我们凡夫位,睡眠不能没有,尤其是睡眠比饮食还重要,一餐饭不吃,还没有关系,如果睡眠不好,精神不振,就没办法做事情。所以,睡眠要睡得好,但是,时间不要太长。

怎样才能离开睡眠?实在说:修行人在修行功夫不得力,得不到法喜的时候,就懈怠懒惰,就会有这个障碍,俗话常讲:‘人逢喜事精神爽。’如果要遇到高兴的事情,连睡眠都忘掉,也是不可以的。我们学佛、念佛修行,得不到法喜,觉得修行很痛苦,越修越困难,越觉得苦闷,一定会堕落。何以会有此现象呢?就是刚才讲的,没有得到法喜,原因就是所用的功夫不如法、不得力,就是这个道理。

以念佛来讲,念佛功夫要得力,越念会越欢喜;如果感到很疲倦,念几声佛号,精神就会振作起来。因为这里面有义味:‘义’是‘义理’;‘味’是‘法味’,所得到的‘义理、法味’是最高的营养。就是在上供的时候,所念的供养咒‘禅悦为食’。‘禅悦’就是禅定里面得到的法喜,那是最好的养分;‘清净心’是更好的营养,能得到这种营养,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了,大家的精神饱满、体力充沛。实在讲,一个人学佛,要学得一年比一年精神好、一年比一年强壮,这样学佛,功夫得力又如法,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。如果眼前这种利益都得不到,要想将来,得到好的果报,这很难叫人相信。佛法里讲花报和果报,我们现前得到的都是花报,将来的是果报,花开得不好,果又怎么会结得好?学佛要求如理如法,这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。

这部经是佛当年在世,对于出家人所说的。出家人的睡眠是四个小时,就是中夜,在印度当时是分成昼三时、夜三时。古印度一天是六个时辰,中夜就是夜晚十点钟到二点钟,这是他们睡眠的时间。两点钟起来做早课,一天只睡眠四个小时。现在,我们的业障重,西洋人提倡睡眠是八小时,超过八小时,就不如法;如果能够减少一、两个小时,我想六个小时,应该是很够了,一分光阴是一分命光啊!世法说:‘一寸光阴,一寸金。’光阴比什么都重要,应该把握宝贵的光阴,认真来修行。

第四是‘掉悔’:说到‘掉’和‘悔’是两桩事情,‘掉’就是我们常讲的‘掉举’,就是心不安,心里面妄想很多,像十五个吊桶,七上八下。有这个现象,是坐禅的两大障碍,我们念佛人打佛七,止静的时候,就会发现,当止静时,大众坐在那里,不是心里七上八下,就是打瞌睡(昏沉)。心里定不下来,妄念纷飞,这是‘掉举’。‘悔’是‘悔过’,‘悔过’本来是个好事情。如果是对于过失后悔,这是好事情。假如做些好事情也后悔,就不是好事情。何况,佛教我们不要后悔。因为,我们要想消罪业,自己又把罪业再想一遍,意业又多造一遍罪业,又怎么能消得掉呢?

凡是学佛的同修,无论是初学或是老修行,绝没有别的事情比要求消业障、消灾免难,这个问题看得严重。总是想著:‘我有很多业障,我要想办法消除。’这个愿望是好的,但是,往往做的错误(方法不对),消不了业障。有时候又搞错了,不但消不了业障,还增加了业障,原因是‘愚痴、迷惑’,没有找到正法。事实上,所有一切经法皆是消业障的。但是,如果业障很重,所有一切经法都失效,罪业不能消除,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消。

过去,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慈云灌顶法师,这位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很出名,他留给我们后人很多东西。他曾说过:‘一切罪障消不了的,最后,只有念“阿弥陀佛”可以真正消灾。’这一句话,他在《观无量寿经》注解《观经直指》里面讲的。从这里,我们才真正了解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。但是,知道的人很少。这些年来,我讲《无量寿经》,偶而,也看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他的注解很好,是一本《无量寿经》大辞典,里面所解释的可以说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祖师大德们所说的。其中,也引用到隋唐时代的高僧大德们,对于整个佛法的观察,它的结论是:释迦牟尼佛一生,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来作一个比较,那一部经属于第一?大家公认《华严经》第一。又说《华严经》和《无量寿经》作个比较,大家承认《无量寿经》第一,《无量寿经》超过了《华严经》。为什么《无量寿经》是第一呢?因为,《华严经》到最后的圆满,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不能导归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就不圆满。《无量寿经》就是极乐世界,是《华严经》的归宿,这才知道,《无量寿经》第一。古人只比到这里,如果再往下看,《无量寿经》有四十八品,那一品是第一?当然是‘第六品’第一。第六品是四十八愿,是净土宗根本的依据,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。全经中,这一品最为重要。又四十八愿当中,又是那一愿属于第一?关于这一点,古德公开承认‘第十八愿’第一。第十八愿是‘执持名号’,这样比出来,才晓得,原来‘阿弥陀佛’四个字是第一。这才知道,为什么所有经论消不了的罪业、灭不了的障碍,只有一句‘阿弥陀佛’能灭、能消,也证实了慈云灌顶法师所讲的这一句话。

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人业障深重,只有净土法门能救。一句阿弥陀佛涵盖了无量无边一切法门:宗门、教下、显教、密宗,统统包括在里面。这一句佛号是大圆满、大总持的法门。所以,它真的有效果。受持的人,依照此法,死心塌地,决定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用功得力者,三个月就能见到效果。是什么效果呢?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‘体质改变’,言行举止、身体、面貌,统统会改变,快则三个月,慢则半年就见效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