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弥陀与自性体是一,念是性体起用,性体起用之时正是心生万法。可是学人功夫未熟,正念佛时妄想丛生,若放下观心便觉心安;若不念佛,妄念亦生,心猿意马其心难制。请问如何是好? JK法师答:心性是很深的学问,境界也很深广,假如没有放下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对这些事实真相都无法理解。我们在初学过程中,也只是闻佛所说而已,不是自己的境界。这时要看自己的根性,若是利根,烦恼轻、智慧长,有悟入的可能。但一定要亲近善知识,在善知识会下开悟之后才能离开,没有开悟不可离开。 我们从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就能明了,古人如何亲近善友(善友就是老师),如何奉事师长。奉事师长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,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,无丝毫怀疑;若对老师有疑惑,你亲近的时间再长,都不会开悟,因为疑惑障碍了悟门。因此,最容易开悟的,是无丝毫疑惑之人,他的悟门没有堵塞。由此可知,对善知识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就是亲近善知识不能开悟的真正原因。 我们在古人著述里看到,老师不一定是开悟的,而学生开悟了,这个事情常有。为什么?老师虽然讲的不错,讲的是祖祖承传的,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没有完全放下,也就是自私自利、贪嗔痴慢没有完全放下,这是“能说不能行”。他是小悟不是大悟,小悟出不了轮回。而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、尊敬,丝毫怀疑都没有,他的悟门没有障碍。学生的根比老师利,听了之后,听懂了能行,放下的比老师彻底,所以能开悟,这就是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这个关键在于一个能行,一个不能行。这个学生虽然开悟了,还是永远尊敬老师,因为若不是老师协助,他也不能成就。 而心性起作用,一切时、一切处从未停止过。所起的作用,有正面的、有反面的,有清净的、有染污的;四圣法界就是清净的,六道就是染污的。我们放下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嗔痴慢,自性起用是清净的;反之,夹杂自私自利、贪嗔痴慢,这个作用就是染污的。这个理与事,我们都要懂。 我们念佛功夫不熟的时候,会起妄念,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气,是正常的。过去诸佛菩萨在没有成就时,也跟我们一样。但他何以能成就?就是妄念起来时,不理它,不要在意,把意志集中在佛号上,或加上观想也可以,这都是对治妄念的办法。 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都是用来对治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的。哪个法门对自己有效果,使用起来方便,就用那个法门。用一段时期,也可以再换一个法门,但是原则是能帮助自己减少烦恼、增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如果你选的法门,控制不住烦恼,妄念还更多,这个法门对你就不适合。好象我们生病吃药,这个药吃了没效果,我们立刻就会停止,再去找别的药,修学法门亦复如是。 (发布者: 欢迎投稿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讨论请进入:佛教论坛) |